一、专业名称、层次、所属学科门类
专业名称:药学(天然药物方向)
专业代码:620301
专业层次:专科
学科门类:医药卫生大类药学类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且为医药卫生等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可报名注册入学。
三、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良好思想道德、职业素质、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适应中药栽培、生产、经营、鉴定、炮制、质检、调剂、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中药专门人才。
四、培养规格
1.修业年限:最低修业年限2.5年,学生学籍自注册入学起八年内有效。
2.学习形式:开放教育。
3.总学时学分:1422学时,79学分。
4.人才培养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
4.1素质要求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高的政治素质,身心健康、诚实守信,志愿为人类的健康工作服务。
(2)热爱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医药文化,熟知中药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大健康医疗模式中的重要地位。
(3)尊重生命,正视医学伦理,充分认识中药应用的终极目的是保障人类持续的健康。
(4)将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发现、制造、合理使用中药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5)养成守法工作的观念,能以国家各项医药管理法规和行业准则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
(6)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自主学习能力。
(7)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批评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8)尊重他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4.2知识要求
(1)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性理论和中药用药基本规律。
(2)掌握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对中药研究、生产及质量评价的意义。
(3)掌握中药生产过程、中药检验及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4)掌握药学服务的基本知识,熟悉药学服务的基本内容。
(5)熟悉中药储藏、养护的基本知识。
(6)掌握与中药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实践。
(7)掌握药事管理法律和法规,熟悉医药行业的发展方针、政策。
(8)了解中药学相关的科学发展动态和前沿信息。
4.3能力要求
(1)具有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解决中药生产与应用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2)具有运用中医药思维,表达、传承中药学理论与技术的能力。
(3)具有从事中药栽培、生产、经营、鉴定、炮制、质检、调剂、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基本能力。
(4)具有正确评价中药质量的基本能力。
(5)具有从事药学服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6)具有与用药对象、医药行业人员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具有团结协作的能力。
(7)具有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国内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五、课程体系说明
(一)课程模块设置
本专业共设置4个一级模块,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通识课模块、综合实践模块
(二)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模块
设置3个二级模块,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模块,公共英语课模块,其他课程模块。
(1)思想政治课模块:该模块最低毕业学分为11学分,模块最低总部考试学分为9学分,模块最低设置学分为14学分。
统设必修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势与政策。
统设选修课: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2)公共英语课模块:该模块最低毕业学分为0学分,模块最低总部考试学分为0学分,模块最低设置学分为18学分。
统设选修课:理工英语1、理工英语2、商务英语1、商务英语2、人文英语1、人文英语2。
(3)其他课程模块:该模块最低毕业学分为5学分,模块最低总部考试学分为5学分,模块最低设置学分为8学分。
统设必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
统设选修课:人工智能专题。
非统设选修课:法律基础。
2.专业课模块
设置3个二级模块,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核心课模块,专业拓展课模块。
(1)专业基础课模块:该模块最低毕业学分为13学分,模块最低总部考试学分为13学分,模块最低设置学分为18学分。
统设必修课: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药理学(药)、药物化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统设选修课:医用基础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
(2)专业核心课模块:该模块最低毕业学分为28学分,模块最低总部考试学分为24学分,模块最低设置学分为30学分。
统设必修课:药剂学、调剂学、药物治疗学、中医药学概论、中药鉴定、中药炮制。
非统设选修课:生药学、方剂学。
(3)专业拓展课模块:该模块最低毕业学分为6学分,模块最低总部考试学分为0学分,模块最低设置学分为24学分。
统设选修课:医药商品营销实务、中草药栽培技术。
非统设选修课:环境卫生学、职业道德与药学伦理、医学信息学概论、中老年疾病与保健、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中药商品学。
3.综合实践模块
该模块最低毕业学分为12学分,模块最低总部考试学分为0学分,模块最低设置学分为12学分。
统设必修课:社会实践(中药方向)、毕业实习(中药方向)。
4.通识课模块
该模块最低毕业学分为4学分,模块最低总部考试学分为0学分,模块最低设置学分为16学分。
统设选修课:个人理财、心理健康教育。
非统设选修课:社交礼仪等。
(三)课程说明(部分)
1.药物治疗学
本课程4学分,共72学时,开设一学期。
药物治疗学是一门跨学科课程,内容涉及广泛。药物治疗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常见病的药物治疗有机的联系起来,系统阐述药物治疗的概念和方法,并对现代药物的临床应用动态及最新药物有所介绍。通过学习,使学员在掌握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及病因和病理变化的基础上,依据病人的病理、生理、心理及遗传特征,正确地了解和使用药物,了解病人的个体化治疗,为参与临床药学实践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介绍药物治疗学概论、处方的调配与管理、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个体化给药的理论与方法;各论部分介绍特殊人群和特殊病理状态下的药物治疗、药学信息、第九章至十四章,介绍各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第十五至十八章,介绍疼痛的药物治疗、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中毒解救。
2.医用基础化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医学有关的化学知识,以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课程的主要内容:分散系,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渗透压,溶胶,高分子溶液;化学反应速率,化学热力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化学平衡;酸碱平衡,缓冲溶液,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核外电子排布及周期律,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电极电势,电极电势的应用,电势法测溶液的pH值;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价键理论,配位平衡,螯和物;滴定分析概述,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EDTA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生命元素与人体健康;有机化学必备的基础知识;烷烃、烯烃和炔烃、芳香烃、醇、硫醇、酚、醚、醛、酮的结构、命名及化学反应;羧酸的结构和分类,羧酸的命名,羧酸的物理化学性质;胺的结构和分类、命名、化学性质,杂环胺;立体化学;类脂,糖类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核苷、核苷酸和核酸等。
3.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本课程3学分,共54学时,开设一学期。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是国家开放大学药学专业(专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医学免疫学,第二部分为医学微生物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术语,了解和掌握系统的微生物学的知识,尝试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临床相关问题,为疾病预防、分析、诊断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服务临床实践,并为学习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好基础。
医学免疫学内容主要包括:免疫系统、免疫球蛋白、抗原抗体的概念、补体系统、免疫应答及调节、变态反应及免疫学应用。医学微生物学内容主要包括: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生长繁殖与代谢、遗传与变异;致病性与抗细菌感染免疫;消毒灭菌及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原则,特异防治及药物防治原则等基础知识;病原性与条件致病性细菌的生物学性状介绍,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病毒的基本性状、分类,病毒的感染、免疫及实验室检测原则、防治原则,临床常见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检查及防治原则;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4.药理学(药)
本课程3学分,共54学时,开设一学期
该课程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机制的科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医学和药学的桥梁和纽带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疾病防治及合理用药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升学生促进公众合理用药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药效学;药动学;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镇静催眠抗焦虑药、抗癫痫和抗惊厥药、抗精神失常药、抗帕金森病药等)、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拟胆碱药、抗胆碱药、拟肾上腺素药、抗肾上腺素药)、镇痛药与解热镇痛抗炎药、作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的药物(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抗心绞痛药和他汀类降血脂药;抗高血压药)、作用于呼吸、消化系统的药物、降糖药、抗菌药等。
5.药物化学
本课程4学分,共72学时,开设一学期
药物化学是用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制备原理、理化性质、体内代谢、构效关系、药物与生物大分子间相互作用规律、生理活性以及发现与发明新药的综合性学科。通过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常用药物的化学名称、结构、理化性质、临床应用及构效关系;贮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化学结构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常用药物体内代谢时的结构改变及其与生物活性的关系等;熟悉药物的异构现象对其生理活性的影响;了解新药开发途径和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概况;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镇静催眠、抗癫痫和抗精神失常药、镇痛药等)、非甾体抗炎药、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如拟肾上腺素和拟胆碱药等)、心血管系统药物、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药物的构效关系、新药研发的途径和方法等。
6.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本课程3学分,共54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共19章。第1~10章,是总论部分,主要阐述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和基本病理变化,即不同种疾病中共同的、普遍性的规律。例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适应与修复,血液循环障碍,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炎症,肿瘤等。第11~18章,是分论部分,主要论述各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机体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代谢的改变、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等,也包括重要的系统疾病中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诊断病理学在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是医院为病人提供诊疗服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第19章特别增加了病理检查诊断的基本知识。
7.人体解剖生理学
本课程4学分,共72学时,开设一学期。
该课程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人体生理学整合而成。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科学,是学习人体生理学的形态学基础。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及其生理功能。在此基础上,理解药物的作用原理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等知识,指导实践工作,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细胞和基本组织;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运动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能量代谢与体温;泌尿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生殖等。
8.药剂学
本课程4学分,共72学时,开设一学期
该课程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用药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型技术学科,是药学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如何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确保药物制剂的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顺应性好,以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促进合理用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制备、质量控制、合理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从事制剂的生产、合理使用、储存养护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各种剂型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常用剂型的设计、处方分析、制备过程及质量控制;常用制剂设备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常用药用辅料的性能、特点和用途;新剂型的特点、应用和发展趋势;制剂配伍变化的原理及处理原则等。
9.中医药学概论
本课程4学分,共72学时,开设一学期。
中医药学概论是国家开放大学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初步运用中医理论和中药知识以及方剂理论的能力,为从事中医药相关服务工作打下初步的中医药学基础。通过对传统中医药学知识的学习,增强建设“健康中国”的使命担当。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四门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以传统中药学传统内容为主,主要介绍中医学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中医学对疾病的病因与病机认识、中医学的四诊方法和辩证方法、中药学的基础理论和常用中药、方剂学的基础理论及常用方剂等内容。
10.中药鉴定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方法和常见、重要中药材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鉴别、质量标准等等;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做事态度,树立正确价值观,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培育新生代力量。
本课程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应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11.中药炮制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中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是最能突出体现中药学特色及其精髓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中药材炮制方法,并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发扬光大。
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供临床使用。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临床辨证施治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12.方剂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研究和阐明中医制方原理、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本课程不仅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实现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集中体现中医证、法、方、药有机统一的一门重要的中医应用基础课程。
13.医药商品营销实务
本课程4学分,共72学时,开设一学期。
医药商品营销实务课程围绕医药商品营销工作职业活动,突出实用技能要求。通过对本课程学习,掌握医药商品购销员的职业素质要求、医药商业企业服务规范等医药商品营销基础知识,能正确进行化学类药物的分类,根据药品说明书介绍药品的用途和使用方法,能对常见病进行用药指导;掌握药品购销工作流程、药品陈列与保管养护、药品经济核算与盘点等相关知识;将药品营销策略运用到药品销售过程中;增强处理医药商品在流通中各环节业务的基本能力;提高医药商品经营管理的水平。
医药商品营销实务课程内容分上下两篇共十四章。上篇医药商品营销基础知识,1~4章,包括职业规范、药品管理与法律知识、医药商品知识、急救常识与安全知识;下篇医药商品营销工作技能,5~14章,包括医药商品各论、药品介绍、药品购销、药品陈列、药品养护、顾客服务、售后服务、收银、经济核算、营销策略。
14.中药知识产权保护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学时,开设一学期。
随着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中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倍受关注,如何针对中药技术领域的特征,寻求整体协调、有效的保护方式,对我国中药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中药行业的经济腾飞有重要意义,为中药走向世界提供有效切实的保证。
本课程内容涉及知识产权概念、范围、特征、作用、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国际保护、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侵权判定、保护战略等,重点阐述了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范围、形式、内容、策略及有关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实务热点问题等,吸收了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现行法律法规及最新研究成果。
15.中药商品学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药材商品的来源、性质、购销、商品规格等级、质量和检验有关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研究范畴包括中药材商品的来源、产销、采收加工、性状、品质规格、鉴别、贮藏和用途。要求掌握中药材发展史、药材分布、道地药材、规格等级、商品特征及有关法律、法规,介绍中药商品学及其商品特点、中药材商业和形成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材资源概况、中药商品的管理法规及质量标准、中药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药材的集散地、药材进出口概况等)。
16.综合实践
本专业综合实践环节包括社会实践(中药方向)和毕业实习(中药方向)两部分,分别为4学分和8学分。国家开放大学负责制定综合实践环节的教学要求,省级开放大学负责组织实施、考核。
(四)课程考核方式
所有课程执行统一课程名称、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本专业大部分课程的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占综合成绩的50%,期末终结性考核占综合成绩的50%,比如:《生药学》《药理学(药)》等课程;也有个别课程如《药物化学》形成性考核占综合成绩的30%,期末终结性考核占综合成绩的70%。课程考核成绩统一采用百分制,即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成绩均以百分计,最终按比例折合成课程总成绩,课程综合成绩达到60分(及格)及以上,可获得本课程相应学分。
另外,还有部分课程采用完全形成性考核的方式,比如:《中药商品学》《方剂学》等课程。形成性考核由四次作业组成,采用在国开学习网在线完成、在线提交的方式,每一形成性考核作业均可多次测习,以最高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中。每次作业成绩按百分制计分,每次考核成绩按25%的比例折算计入总成绩,四次成绩合成综合成绩,综合成绩60分以上即为合格。
具体考核方式参见每门课程考核说明中的具体要求。
六、毕业规则
本专业各模块毕业最低学分依次是:公共基础课16学分,专业课47学分,通识课4学分,综合实践12学分。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79学分。
七、教学计划进程表(附后)
八、支持服务能力
(一)师资队伍
本专业师资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国家开放大学系统专业教师,河北开放大学中药学相关专业专职教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北中医学院、河北省儿童医院等单位中药学相关专业的外聘兼职教师或主讲教师。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办学体系内本专业专兼职教师二十余人,总部统一开设的必修课程均配备了教材主编教师和视频主编教师和主持教师,分部开设的课程均配备了主讲教师和责任教师,另外分部、学院和学习中心均配备了课程责任教师和课程辅导教师,组成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这其中责任教师18人,其中有博士3人,硕士10人,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为80%,拥有教授职称的为7人,副教授为4人,讲师6人。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与学科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教学资源
本专业已聘请多名高校名师担任课程的主讲教师,比如《中药鉴定》聘请了中药鉴定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杨瑶珺教授担任主讲,《方剂学》聘请了河北中医学院教授韩红伟博士担任主讲教师,还有《中药炮制》聘请了河北中医学院副教授张丹博士担任主讲,等;《中药知识产权保护》课程还组建了跨专业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吸纳法学和中药学专业教师,新编数字化多媒体教材《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专题》,建设了五十多个多媒体教学资源,并于2018年被立项为河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所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按照一体化要求进行设计,配备文字教材、文本资源、视频资源、网络辅导、作业练习等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所有文本资源和视频资源数量和质量均符合相关文件要求。
(三)设施设备
本专业通过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开展课程教学,总部和分部均配备了适应开放教育学习需要的各种支撑条件,主要包括:网络平台、数字图书馆、多媒体教室、视频云教室等。
总部、分部和教学点均配备适合教学的教学及管理软件支持条件,包括一定数量的专职管理人员、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与办法、教务管理软件等。分部和教学点均具有较为稳定的实验、实习、实训条件,便于开展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