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黄河生态 齐护绿色家园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是一条万古奔流的大河。她哺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有人赞美她的滋养,也有人畏惧她的巨浪。她从哪来,又到哪里去?
4月18日,南和区中小学师生观看了第八期第90讲清华伟新科普讲坛——《你所不知道的黄河》,由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高级实验师庞东明主讲。
全区中小学师生通过观看讲座得以窥见黄河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秘密。这场讲坛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更深化了孩子们对黄河的认识和敬畏。
庞教授的第一章讲解了中华大地上的原型黄河。带领我们认识了黄河文明。我们首先认识了黄河的长:九曲黄河流九省,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千米,落差4480米。其次认识了黄河的型:几字黄河,黄河的形状像我们汉字里的“几”。再次认识了黄河的广,流域面积752443平方公里。还认识了黄河的划分,它的源头、上游、中游和下游。我们不仅知道了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是河口镇,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是桃花峪。还学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里的“天上”是指4800米青藏高原的巴彦喀拉山脉的北侧。我们还学到了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一碗水半碗沙”,它的含沙量最高达到了900多立方米。为了治理黄河泥沙给人民带来的危害我们修建了很多水利设施,有刘家峡水库、青铜峡水利枢纽、海勃湾水利枢纽、万家寨水利枢纽、三门峡水利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等。
第二章讲解了实验室里的模型黄河。“模型黄河”就是以相似性原理为依据,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装在实验室里的黄河”。其主要研究的实验模型有:黄土高原模型、水库模型、河道模型、河口模型、堤防工程模型 、基础研究模型。黄河特大漫滩试验可以用来预防对黄河流域造成危害。在模型黄河里还能探究泥沙运动的奥秘、揭示河床演变规律、验证工程设计的优劣、能进行黄土高原人工降雨冲刷模拟实验。我们还了解到对小学生设置的“模拟黄河”基地开放日科普活动。
第三章还讲解了计算机里的数字黄河,模拟演示的数字孪生黄河,直接服务于黄河治理的现代化。它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防灾减灾、水资源供需。生态环境、决策支持”。
本场讲座不仅让我们对黄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我们对黄河的热爱和保护之心,更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黄河治理和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关注和支持黄河的治理和保护工作,为黄河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中国网 文 王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