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丰裕的今天,精神的困顿与情绪的耗竭却成为许多人“看不见的伤口”。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倪士光讲座的主题“积极心理学的10个身心灵健康方法”,像一份精准递送的心灵地图,实用且充满关怀。
10月15日上午,盐山县委组织部组织全县干部职工4300余人,在各自单位以不同形式收看了该讲座。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倪士光教授主讲,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与前沿性,而非普通的心理鸡汤。大家尤为期待的是,讲座将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这预示着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阐述,更是一场可以带走的“心灵工具箱”,能直接应用于日常生活,帮助我们管理情绪、培养韧性、发现生命意义。

这正是一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向内探索”。它提醒我们,在追逐外部世界的同时,更要学会耕耘和守护自己的内心花园,从而获得一种更稳固、更积极的生命力量。本次讲座的意义,深刻呼应了个人与社会的双重需求。

首先,这是对“社会性焦虑”的积极回应与疏导。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面临工作、学业、生活等多重压力。清华大学以此为主题,发挥了顶尖学府的社会引领作用,将心理学从学术殿堂推向公共领域,主动承担起疏导社会情绪、提升民众“心理免疫力”的责任,这对于构建和谐健康的社会心态至关重要。

其次,这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海报最下方“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的宗旨,与“积极心理学”的主题形成了深刻的呼应。它明确传递出一个信息: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不仅是知识丰富、技能娴熟的专业者,更是人格健全、心理坚韧、充满创造活力的个体。关注人的心理健康与内在品质,是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关键一环。

最后,这是“终身学习”理念在精神维度的完美体现。通过“终身学习云课堂”这一平台,清华大学将优质的学习资源从专业技能、科普知识,延伸至关乎每个人幸福感的心理领域。它倡导的是一种贯穿生命始终的、全方位的成长,鼓励人们不断优化自己的心理状态,实现身心灵的和谐统一,这本身就是最高层次的“终身学习”。
对于每一位社会工作者,这场讲座如同一座灯塔,它的光芒既照亮个体通往幸福与健康的路径,也为社会整体心理环境的改善指明了方向。它告诉我们,积极的心态并非天赋,而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习得的能力。在致力于国家振兴的道路上,一个心态阳光、精神强健的国民群体,正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坚实的基础。(来源:清华大学乡村振兴盐山远程教学站 撰稿人:郭凤苹 核稿人:李凤良)